PP管機頭的結構取決于所加工的材料和要求管徑。近來,PP擠出管材直徑范圍從幾mm至1.6m。
來自擠出系統的熔體流,在模頭中被模芯支承尖轉變成環形流;在模芯支架區,熔體被分割成若干個獨立的熔體流,并環繞支架支柱流動。在管模頭中連接的收斂模芯區按10°一15°的角度變得較窄,并在此區內各獨立的熔體流再一次匯合,在這個收斂區后緊接一平行流道壁的口模圈區。平行口模成型區(其溫度能單獨控制并對擠出物性質有強烈影響)的長度與此成型區口間隙高(寬)度之比取決于所加工的材料,對PP管材模頭為(10:1)一(30:1)。管材模頭模芯支架的直徑與出口直徑之比,據稱對聚氯乙烯為1.4—1.6,對聚乙烯為2。然而,這些數值也取決于機頭直徑。
與模芯支承區相連接的模頭各區(模芯、模體和外口模圈)通常可以更換,因而一個中央供料的模芯模頭可用于若干個直徑PP管的擠出。這些口模區即圖中未加剖面線的部分。
外口模圈用圓周上設置的對中螺栓可作徑向移動。外口模圈導向則通常用盤式彈簧預加應力的夾持圈,盤式彈簧給以適當的接觸應力,因而達到良好的密封,但使外口模圈仍能移動。
中央供料的模芯模頭曾是過去應用極廣的一種,因為是中央供料,通常PP熔體分布良好。然而,應當指出,固定這些模頭的模芯支柱附近,熔體的高度取向及由于熔體和支架支柱之間的溫度差所引起的密度差,能產生流痕。這些跡印不總是明顯的,如局部截面單薄和條紋,然而,在結構上總是存在的,并能導致力學上的薄部分。
為減輕流痕的影響,可采取如下措施。
①結構設計上適當地設計流道,迫使熔體流在支架支柱后形成一強烈的匯聚流動。采用特殊的模芯支架尖設計,在整個圓周上產生一均勻結構,附裝限流珠緣或多孔板(兩者在PP管模頭中都已實際應用)。
②增加在模頭中的停留時間或提高熔體溫度,以減少取向作用。在模芯支架區內通道隙距約為10---25mm。實際上,支架支柱數目隨直徑的平方而增加。
中央供料的模芯支架模頭可承受高達約60MPa的壓力。支架支柱的尺寸必須能安全吸收作用于模芯梢部的力。從力學的觀點來看,中央供料模芯支架模頭的極限直徑約為700mm的出口直徑。詳細PP管參考:http://www.pdguan.com/PPGXL/default.htm
蘇公網安備32118202000560號